讀后感怎么寫三年級小學生
【#讀后感# #讀后感怎么寫三年級小學生#】什么是讀后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無憂考網讀后感頻道!
1.讀后感怎么寫?
1、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2、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
3、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4、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
5、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6、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7、選擇材料(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8、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9、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2.什么是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聽完一首歌以后,它們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閱讀時,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從而產生頗多感觸、聯想和體會,這就是讀后的感覺,記錄下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讀后感。
3.怎樣選書目?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文,有人喜歡選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有人喜歡選寫景狀物的。
讀后感的標題一般有正、副兩個。正標題寫明觀點,副標題寫讀的什么書。
4.怎樣安排結構?
第一段:寫清讀書的時間、書名和總的感受。
第二段:用三五句話概括中心思想。(先寫主要內容再寫講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質)
第三段:閱讀感受寫作主體:
分類:
1、探究性讀后感:
把閱讀中獲得的最感動、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節時的心理體驗寫下來,論述時,不能只限于你所讀書本身的內容,要進行閱讀比較。
2、欣賞性讀后感:
品詞析句,體會揣摩寫作手法,獲得身心的愉悅。
3、自鑒式讀后感:
與書中人物對照聯系實際。“實際”的內容可以是社會現實,可以是個人感想;可以是反面教材,也可以是正面體會。
4、批判式閱讀:
針對書中觀點,提出與之相悖的觀點,并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事例加以佐證。(古代、現代、身邊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發出號召、倡議。畫龍點睛,歸納小結。這段可以提出建議,闡明希望;可以自我激勵,自我警醒;也可以發人深思,隱喻哲理,還可以記下閱讀的疑問。
閱讀時,你有思想,你有感受,有疑問。就證明你是在用心讀,用心讀書的人才是活著的人。
5.名著讀后感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6.寫名著讀后感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
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
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同學們在寫讀后感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談自己的感想,可以結合全文來談,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樣做以后的后果……這樣,同學們認識問題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就會一步步的提高。
=相關文檔推薦=